“棚改模式”开启房地产多元发展新路径
时间:2014-07-10 10:44
浏览量:2413 次
字体大中小
在棚户区改造提速、融资压力空前巨大的背景下,近日,国开行住宅金融事业部挂牌成立、陈政高履职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等消息对推进棚改目标实现犹如注入一针“强心剂”。包括棚户区改造在内的诸多解决居民住房需求的方式让我国房地产市场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路径。“棚改模式”在让更多人实现住有所居梦想的同时,也将为下半年经济发力增添新的活力。 [align=center]“棚改模式”提速助力下半年经济增长 [/align] 我国已确定“十二五”时期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3600万套(户)、2013年至2017年改造各类棚户区1000万户的目标,据测算所需资金大约在2.5万亿元左右。尽管此前中央加大了财政投入,但资金缺口大仍是棚户区改造的最大难题。
6月26日,国开行住宅金融事业部正式获得银监会批准建立。未来这一部门将按照“市场运作、单独核算、保本微利、高效透明”的经营原则,为全国棚改提速提供成本适当、长期稳定的建设资金。同时,以发行企业债形式筹集棚改资金方面也有突破。今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称将酌情扩大企业债券资金用于棚户区改造。
6月27日上午,陈政高被任命为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之前他曾赴多地调研棚改和保障房建设。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位曾主持辽宁省棚改工作多年的新部长履职后,住房城乡建设部会更加侧重棚改工作。
住房城乡建设部相关负责人曾在全国“两会”上透露,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改造各类棚户区470万户,这一规模的改造需要超过1万亿元的资金。这意味着在经济乏力、新增长点尚不明显之际,棚改工作将担负起重要作用。 [align=center]稳增长与保民生齐头并进 [/align] 辽宁省铁岭市居民姜辉算过一笔“棚改账”:35平方米的破平房换成45平方米的楼房,自己只出不到3万元。
近年来我国推行的棚户区改造,已经帮助成千上万像姜辉这样的低收入阶层告别老旧破棚户房,搬进设施完善的现代楼房。据初步统计,从2006年至2011年年底,全国累计开工改造各类棚户区超过1000万户。
以辽宁为例,自2005年以来,辽宁省棚户区改造累计投入建设资金700多亿元,可拉动的投资却达到2500亿元以上。辽宁省棚户区改造创造带动约12万人次就业和再就业。在这个过程中,还探索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棚改新路。自2008年起,全国范围内开启大规模棚改,内蒙古、吉林、江西、山西、湖北等省份正在有步骤地推进棚户区改造。
6月27日,国开行与四川省合作的第一批351亿元棚改省级统贷项目,完成首批51.8亿元贷款发放。今年1月到6月,国开行广西分行共发放棚户区改造贷款129亿元,在广西全区14个地市实现全覆盖。“既要稳增长,又要保民生,加大棚户区改造的力度,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选择。”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朱中一说。 [align=center]房地产发展实现“多条腿”走路[/align] 房地产行业是一个特殊而重要的行业。它既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又关系着百姓民生,构建多层次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将让更多的人实现住有所居的梦想。
除了棚改之外,目前,我国既有针对中高收入人群的商品住房,也有满足不同层次人群需要的共有产权房、限价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公租房等,房地产业正逐步呈现“多条腿”走路的态势。
不久前,北京、上海、深圳、成都、黄石、淮安6个城市已被住房城乡建设部列为全国共有产权住房试点城市。住房城乡建设部要求,试点城市进一步完善试点方案,在落实中确保公平公正,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符合国情的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
6月23日,北京举行的首个自住房项目金隅汇星苑完成摇号。2014年,北京计划推出5万套自住型商品房,面积占全年计划供应商品住宅用地的一半。
专家指出,自住房等形式的共有产权房的制度设计是对原有住房保障制度的补漏,保障了中等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
[align=center]摘自2014-7-8《中国建设报》,鲁畅 孔祥鑫/报道[/align]